9月29日,我院在114学术报告厅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学习研讨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及全体教职工参加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孙学荣主持。会上,党委副书记景东兴领学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接着景东兴结合学习体会和工作实践作了交流发言。
会议强调,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必须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对于广大教师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具有重大意义。

会议指出,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是“为谁培养人”。在引进国际优质资源的同时,必须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办学方向不偏,使学生在跨文化学习中增强文化自信和家国认同。合作办学面临多元文化背景的学生和差异化的教学模式。教师需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深入研究中外教育理念与方法的异同,既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又立足中国学生特点,创新教学方式,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真正做到启智润心、因材施教,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教师是中外教育合作的桥梁。其言行不仅代表个人,更代表着中国教育的形象。必须严守师德师风,做到廉洁从教、以身作则,在跨文化环境中展现中国教师的高尚品格与专业风范,成为学生敬仰、同行尊重的“士之楷模”,维护合作办学的良好声誉。面对多元文化背景的学生,教师需以仁爱之心倾听、理解并尊重差异,营造安全、包容、支持的学习环境。在严格要求的同时,给予学生充分关爱与引导,帮助他们顺利适应跨文化学习生活,实现全面发展,真正体现“乐教爱生”的教育情怀。

全体教师观看学习了宗教政策法规宣传视频,系统、全面了解学习有关宗教理论知识。
在总结发言中,孙学荣向全院教师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坚守教育初心。深刻认识肩负的政治责任、历史责任与社会责任,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握正确育人方向,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涵养高尚师德。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带头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浩然正气引领校园风尚,为学生树立爱党爱国、追求真理的典范。三是锤炼精湛业务。成为终身学习者,始终保持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持续汲取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拓宽学术视野,深耕专业领域,提升学术造诣,以深厚的学识底蕴支撑高水平教育教学。